来源:医学检验沙龙综合整理
01
最高降幅70%!检验项目全国统一调价
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份由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关于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第一批)》的通告。

《通告》称,本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仅针对4个检验项目,血栓弹力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B型钠尿肽测定、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
调价的起因为国家医保局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这部分检查检验类医疗服务地区间价格差异大,项目成本相差悬殊,同一仪器在不同省份采购价格从每台千余元到数十万元不等,同一试剂在不同省份采购价格从每套五、六十元到三百多元不等情况,因此认定虚高成本推高了检验价格。
具体调价情况如下:
◇血栓弹力图试验,治理目标价170元,和浙江省齐平;收费最高的省份达360元。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治理目标价30元(统一方法学),和浙江省齐平;收费最高的省份达100元,对比目标价,该省糖化血红蛋白收费降幅要高达70%。
◇B型钠尿肽(BNP)测定,治理目标价180元(化学发光、免疫荧光收费统一);收费最高的省份达345元。
◇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NT-proBNP)测定,治理目标价150元(发光、荧光收费统一)。收费最高的省份达338元。
虽然文件为网传,但是目前,重庆市医保局、青海省医保局、湖南省医保局等已经发布了文件,对这一国家要求进行了响应,文件中均明确指出是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第一批)的通知》(医保价采函〔2024〕217号)的要求。
虽然文件为网传,但是目前,重庆市医保局、青海省医保局、湖南省医保局等已经发布了文件,对这一国家要求进行了响应,文件中均明确指出是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第一批)的通知》(医保价采函〔2024〕217号)的要求。
也就是说,该文件是切实存在,并且全国范围内都会执行的。
02
国家多次发文,下调检验项目价格
国家多次发文,下调检验项目价格
自2022年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以来,各地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开始密集调整,检验检查类项目价格已经经历多轮下调。
随后,在今年的3月18日,国家医保局再次发文明确,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将扩围,并提到了两年多来首批5个试点城市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情况。
在这一重磅国家文件中明确提及了“设备物耗占比为主、费用影响大的检查检验类项目价格有所下降”。
目前,已按新机制平稳实施2轮调价,分别涉及1398项和5076项医疗服务价格,一批价格处于低位、技术劳务价值“含金量”高的项目价格上调,包括护理、手术、治疗、中医等,同时设备物耗占比为主、费用影响大的检查检验类项目价格有所下降。
随后,在今年6月国家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再次对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进行了明确:
待得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的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或许在全国范围内,这些被判定为“设备物耗占比为主、费用影响大的检查检验类项目”的价格都将会下调。
据小龙了解,仅今年就已经有上海、江西、山东、广东等多地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了调整,调整的项目中均包含了检验项目,并且价格调整方向都是下调,降幅也都可以说是极为可观。
03
检验项目降价,是因为技术劳务价值“含金量”低?
检验项目降价,是因为技术劳务价值“含金量”低?
今年的3月18日国家发布的《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中曾提到,“一批价格处于低位、技术劳务价值“含金量”高的项目价格上调”。
同时,从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发布的多份文件来看,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于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极为重视。
目前多地都普遍存在的检验项目收费降价的情况,并且在一些官方的说明中提到了,检验项目的降价原因是设备物耗占比为主、费用影响大。这样看来,降价的检验项目似乎并不被官方认定为可以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对于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如何进行考量一事,国家曾在作为各地规范医疗服务收费项目的参考依据的《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中,给出了答案。
《规范》的制定旨在促进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行为的监督与管理、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规范》将影响收费的各个要素的计算进行了明确。包括低值耗材分档、基本人力消耗及耗时在内多项与检验相关的项目要素,均被量化计算。而基本人力消耗及耗时、技术难度、风险程度等要素,也可以被视为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体现。
面对检验项目价格调整,身为检验人的我们希望在为患者减轻负担之余,也能兼顾尊重检验技术人员的劳动价值。
为定价拍板者,不应当简单地将检验检测一概视为靠仪器进行、不能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工作,而是应当深入一线,仔细了解检验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后后再对定价进行“具体项目具体分析”,方能制定出真正合理的“医疗服务项目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