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资讯
填补空白!肉类掺假将无处遁形:华大智造助力制定全国首个高通量测序标准
2024-05-30 16:28  浏览:266
 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动物源性制品的掺假、标签误标、瞒标等是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食品真实性和食品安全、食品质量并列,是食品的三大属性之一。由于食品掺假的查处难度大,监管成本高,故已成为全球性的挑战。因此急需高效精准的检测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近日,华大智造等机构助力制定的全国首个可应用于肉类掺假检测的高通量测序方法团体标准通过专家审定,为解决肉类掺假问题提供标准依据。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DNA宏条形码技术应运而生。DNA宏条形码技术结合了DNA条形码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相比传统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的DNA宏条形码方法可实现从单物种检测到多物种筛查,从靶标检测到非靶标筛查,从定性检测到精准定量,从低通量到高通量的检测。
但当前在行业应用中存在着缺乏基于高通量测序的DNA宏条形码的实验和分析的参考标准。

                                             图片

 

近日,广西标准化协会在南宁市组织专家对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检验研究院、广西-东盟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广西爱生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起草的团体标准《肉类产品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  扩增子测序法》进行了审定。

图片

审定会现场


来自南宁海关技术中心、广西标准化协会、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新材料技术工程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等单位专家在听取标准起草单位对标准起草情况的汇报后,对标准进行了逐条逐款认真审定,一致认为团体标准《肉类产品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  扩增子测序法》是在深入调研,广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结合试验验证和生产验证的基础上制定,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正确,内容完整,具有科学性、原创性和可操作性。

 

团体标准《肉类产品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  扩增子测序法》的发布实施,弥补了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法在标准领域的缺失,建立国内首个可应用于肉类掺假检测的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市场上肉类产品的掺假造假检测具有一定意义,专家一致同意通过审定。

图片

审定会现场


截至2024年4月25日,华大智造参与起草并发布实施的标准达79项,包括国际标准2项,一带一路标准3项,国家标准14项,行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48项,企业标准8项,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填补多项行业空白。


未来,华大智造将持续为建设生命科学领域数字化、信息化、标准化提供核心工具支撑,坚持标准化建设和质量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体外诊断展览会
免责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